莫斯科钳工果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DZ读书dzdush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好莱坞是一个给俊男美女追逐的名利场,也是一个艺术家实现自己梦想的地方,但是归根到底,这是一个生意场。
最早的一批制片厂,躲避爱迪生的电影专利,从纽约来到加州的好莱坞拓荒的时候,那时候制片厂最看重的是摄影师。哪个摄影师能够拍出别人拍不出的镜头,就能卖大钱。
知识的扩散很快,到了所有摄影师都能掌握摄影方法的时候,编剧开始成为了最重要的赚钱资产。大批在百老汇没法出人头地的编剧,涌入好莱坞,开始拍一些有故事的短剧。
到了著名导演大卫·格里菲思,创新地采用了特写镜头,剪辑手法,开始把短剧用独特的创意连接起来,讲述一个长达一个小时的故事,这时候,能够统管所有人的工作的导演,变成了好莱坞最倚重的对象。
但是格里菲思拍摄“党同伐异”,在一九一六年花掉了创纪录的四十万美元,最后票房失败的时候,所有的制片厂老板都明白了,这一行和其他所有的行业并无不同。
都是要揣摩市场的喜好,然后根据市场制定出预算,邀请明星,导演,摄影,编剧,作为一个产品推出市场。
从二十年代开始,制片人开始成为一个剧组权力最大的人。也从此开始,制片人的成功,被好莱坞认为是最可以依靠的成功。
所以,罗纳德挂名制片人的“家有恶夫”,在第二周露出了狰狞的獠牙,票房逆势上涨以后,所有人都开始对罗纳德另眼相看了。
启用了密集语言哏闻名的扎克三人组导演,转型拍了一部以剧情为主的喜剧片。
演员用的都是二三线的配角,和已经过气的女演员。把这些毫无特点的人捏合在一起,突然变成了票房黑马。这种发现潜在的,未被发掘的市场的能力,找来一帮便宜的演员却聚合出精品的点石成金的能力,让所有人都兴奋了。
从上古时期的“乱世佳人”制片人大卫·o·塞尔兹尼克,到新好莱坞时期“唐人街”,“都市牛仔”等评论票房双佳的制片人罗伯特·伊文思,每个时候都有一两个嗅觉格外敏锐的制片人,能够看透市场的迷雾,直达观众的心灵。
他们的成功都有个特点,不怎么重复成功的电影类型,可以多次达到评论上佳和票房大卖的平衡点,什么剧本,被他们慧眼一看,都有可能成为当年众人热议的大片。
罗纳德之前担任的“闪电舞”等电影联合制片人的履历也被人翻了出来,大家突然发现,罗纳德不光是卖座片的导演,还做过不少制片工作,一下子,都觉得他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好莱坞“金童”。
就像上一任老金童,罗伯特·雷德福那样,不管演员,做导演,做制片人,一出手就是天花板。
所以,有两个人接到的电话量突然急速加大。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