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DZ读书dzdush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百八十三章
李经理是中船的副总经理,放在船舶工业部还在的时候,至少也是副部级的领导。
而巨型总段造船法在胡文海手里,半年完成一艘船的奇迹一般的表现,当然不会逃出他的关注。
巨型总段造船法缩短了船舶建造的周期,减少了船台占用的时间成本,让一艘船分成几个巨型总段进行齐头并进式的建造,技术进步相当显著。
然而巨型总段造船法也有它的“劣势”,那就是对管理、工艺和技术的高难度要求。
历史上九十年代韩国人发明了巨型总段造船法,当其实计算机仿真技术成熟,计算成本低廉,可以说这种技术的出现就是捅开了造船业和电子业的一层窗户纸而已。
但“仅仅如此”,中国造船企业能够推广巨型总段造船法,却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
技术、装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对工人技术水平的要求,以及对管理上的要求。
巨型总段造船法需要各个体型巨大的分段,公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水平。很抱歉,以八十年代中国国企工人的责任心水平,这真是强人所难。
技术上胡文海虽然做出了突破,但迟迟没有国企造船厂出头,不得不说管理上的难题是最主要的原因。
而改变这种管理难题,所有人都知道这并不是单纯的管理问题,而是国企体制的问题。不解决产权和管理权明晰的缺陷,管理问题是无解的。
巨型总段造船法,对中船来说,也就成了看得见吃不下的“鸡肋”。就算有再大的利益诉求,可国企改革这是通了天的事情,绝非中船一家能够撼动体制。
虽然有着这些困难,可中船仍然对巨型总段造船法相当关注。不是他们不想推进这项技术,而是目前有着无法解决的体制问题。
李经理点头,面沉似水。却不知道应该向谁郁闷的发火,只好压抑着说道:“我知道巨型总段造船法,小胡同志开发的这项技术,相信有着改变当前世界造船业格局的能力。”
说起来。胡文海重生十多年、快要二十年,也有些习惯了这个时代的效率。从他要做的几件事来看,除了海军,每一家的反应速度都算不上快。
中船明知道巨型总段造船法有利可图,而且是有巨额利润可期。然而限于体制,上层却始终无法推动巨型总段造船法的进步。
空军、航空部呢?85年初f-14战斗机就已经送到了北航,但到了年末熊猫国产化项目组才组建完成。
陆军倒是还好,有七十亿项目在前面勾引着,军工部门倒是能够自发的努力工作。
然而胡文海寄予厚望的igct功率半导体,这都已经几个月的时间了,上面却迟迟没有决定。
这个时代的中国,是一个需要下层推动上层跑的年代。小岗村的分地,推动了包产(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