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大荒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DZ读书dzdush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话可不是仅限于解决外部矛盾,在某些情况下,内部之间的问题,也是得看枪杆子到底在谁的手里。
当然了,红军的建军原则之一就是党指挥枪,所以肯定不能出现军队反过来影响政治的情况,但军队中的党员必然会对全党的走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的红军处境实在是太过艰难,虽然好不容易打赢了那么多次会剿、围剿,但部队当中还是存在普遍的消极情绪,以至于极左与极右的氛围始终犹如两朵乌云一般,环绕在整个组织的上头。
这些负面影响并非显性地表现出来,而是隐藏在众人的内心当中,潜意识地左右着他们的决策。
连带着的,因为对未来的道路上没有太多信心,所以他们更加期望于获得外界的帮助,留苏派为何一到中央苏区,就可以迅速掌握大权,哪怕做出那么多狗屁倒灶的烂事,红军还是不得不听从他们的指挥。
这里一部分是源自于党本身的纪律约束,毕竟是中央机关,具备天然的权威,但更多的,还是大部分党员都倾向于相信外来的和尚,觉得他们更会念经,这种想法一旦形成,若是不吃点教训可是很难修正过来的。
好在的是,现在的南方红军当中,程刚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和尚”的角色,同时又由于他坚决地站在李润石的身边,而且还得到了伍翔宇的背书,所以不至于出现大的矛盾,也有利于内部局势的稳定。
至少按照程刚的预计,即便后面还是发生了王冥夺权再跑到苏区的情况,他们肯定没法那么轻松就抢过红军的指挥权。
而这次的试探更加确定了他的想法,毕竟同志们还是很实际的,那些留苏派能提供的,无非就是一些他们半路学来的苏联经验,还经过了一轮倒手,到底掌握了多少真不好说。
这个情况,大家其实是从刘安攻的身上慢慢看出来的,那位同志现在老老实实地在学院教书,反而比之前干得更好了。
此外近一年根据地也来了不少在苏联学习过,然后前来支援建设的同志,基本规律就是,除了那些有过实践经验的人员,大部分出了家门进校门的,表现都好不到哪里去。
记住网址kanshu.vip
通过对这些同志的观察,众人惊人地发现,原来自己这些泥腿子,接受到的教育资源居然是这么的丰富,除了师资力量还差了一截之外,其他方面甚至毫不逊色于留学的同志,而且在实践经验上还强上不少。
现在以锐京工农兵学院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已经逐步发展出了气候,程刚带来的资料也基本整理完全,大部分都可以向同志们开放,吸引了非常多前来学习进修的人员。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各类文献,到苏联十多年来的革命史料,所有可以公开的内容全部展现在众人面前,最重要的这些都是中文,只要识过字的都可以毫无障碍地阅读,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大多数情况些也能迅速问到答案。
对于热衷于学习的同志而言,工农兵学院毫无意义的就是一个天堂,他们的时间有限,大部分只有半年左右的课时,所以平时除了上课之外,其他时间都挤到了新建好的图书馆里,剩下挤出的来还要参加各种讨论,忙得不可开交。
以至于外来的同志进到学院后,甚至下意识地感觉自己好像还在苏联学习一般,而且这里似乎还更有朝气。
正如只有愚民才会被各种神神道道的把戏所欺骗,在掌握了足够多的知识之后,那些留学生身上的光环也会逐渐褪去。
某些来得比较早的同志已经察觉到了这个趋势,他们大部分都对此感到欣喜若狂,然后疯狂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并积极参与教学工作,帮助大家进一步利用这些知识。
但还是存在某个别人,担心因此失去光环、失去权力。
原本一个在苏联学过一两年的同志,来到这里后就能立刻被选为前委委员。
即便是现在,因为互相之间还不够熟悉,所以大家对留苏归来的人员,还存在着下意识的崇拜心理。
但越到后面,局势只会每况日下,很可能未来同样的经历,就得先去地方或者基层部队积累经验,要是不想吃苦的话,也许只能去学院当个教师了。
这种学历的贬职对程刚来说非常熟悉,这是教育大发展必然会带来的副作用,现在的影响可能还不算大,但在未来,这却是本土派争夺权力的绝对基本盘。
很显然,不管是在申城的,还是在苏联的,那些同志都没有察觉到这般变化,他们只能从各种数月乃至数年前的书信汇报中管中窥豹,这是不可能形成清晰的认识的。
这便是程刚给整个党带来的最大变化,也是他最重要的援助——思想和知识。
为了搭建这样的机制,他付出的精力和物资绝对超乎想象,说得稍微夸张一些,若是拿这些办学消耗的粮食、金钱去组建军队,那么现在红军的人数还得翻上一倍。
但现在的地方红军,关键不是兵力的多少,而是得尽快拉起一支具备自我意识,掌握先进思想的本土化队伍,否则再强大的军队,等留苏派一过来,还是照样能夺过去。
当然,这并不是说物质援助就不重要了,当年一些同志支持苏联乃至支持留苏派,也是因为这是红军获得大批支援的唯一办法。
但相比于苏联那遥不可及的支援(要么得占领港口,要么得打到北方边疆,对于目前的红军来说,连个饼都不如),程刚的援助简直是唾手可得。
所以程刚的存在,已经实实在在地削弱了未来那二十八个半的威信。
现在通过刘懿和黄工略,程刚在红三军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后面三、四、五这三支同出一枝的部队,还会要继续进行整合,形成一股不可忽略的力量。
同时以程刚为桥梁,全国各处根据地都能建立有机的联系,甚至可以说,这些都是直接绕过申城搭建起来的关系,潜在的实力更加不可忽视。
只不过就目前而言,那些还是下一阶段才会去做的事情,现在需要关注的,就只有这座被红军占领不久的城市了。
程刚是三月初回来的,按照习惯,六月份的时候就得再次离开,而且之前因为自己的莽撞,身体的还留下了些许后遗症,这就更需要通过穿越来修补。
换句话说,他也就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来安排工作,对于一座不大不小的商业城市来说,这点功夫也就将将够起个头而已。
不过单就程刚的目标来看,一个月已经足够了,他又不打算把这里建设成一个终极堡垒,也没打算在此发展什么轻重工业,又或者搞个什么物资流转中心。
以目前的国内局势,这些都是不现实的设想,敌强我弱的局面还将继续下去,集庵周边虽不至于说一马平川,但想守住也不是架几座炮台就能解决的。
至于工商业,既然守不住,那么过多的投资只会变成打水漂,尤其是后者,作为传统型的商业重镇,集庵确实集中了大量财富,并且市面上也流通着各地的物资。
但这些都不过是无根之萍,一旦金陵那边下死力气封锁,那么不止城内的商人必然一哄而散,原本繁华的市场也会跟着人去楼空。
而且就现在来说,程刚也不指望能够通过赣江商道将根据地的商品贩卖出去,同时也不需要从外界购买什么物资,无欲无求之下,那些看似充满吸引力的城市,对他来说并不怎么诱人。
至于内部的消费市场,只要把农村掌握在手,再推行彻底的土改,被解放出来的群众,他们的购买力实际要比那些地主老财庞大得多,而且还不需要经过二道贩子的转手剥削。
但这并不是说集庵就毫无用处了,毕竟整个集庵县的人口也有五十万,只比省会少了十万,接近申城县的一半(民国的申城县,并非现代意义的直辖市范围)。
而且这五十万人里,大部分的受教育人口都集中在县城,虽然民国时期受教育率实在低得吓人,但拾掇拾掇,还是能凑到不少的。
按照赣南的经验,那些在各种作坊、医堂、商铺做工的学徒,也是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只要给他们提供了足够的条件,就能迅速拉拢过来。
再加上本地中小学的教师、学生,若是能争取一部分过来,根据地将会大大缓解原先缺乏人力的局面,这便是程刚的目标。
只是在这个年代,大部分群众对红军并不了解,十年后知识青年奔延州,二十年后天下无人不通共的盛况,现在还根本没有成形。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自己来干,先把局面打开再说,所以在红军进城之后,由这位程主任牵头打响的宣传战,就这么无声无息地了。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