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大荒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DZ读书dzdush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21点30再看,修改中)如今的土共早已是鸟枪换炮,真要说起来,还不一定就看得上东北军的这点人马和装备,红二十六军新增的那个师,放在红军序列中是锦上添花,还到东北军来也未尝不可。
当然,事情肯定没有这么简单,不只是常凯申对于东北军虎视眈眈,土共同样也看上了这股势力,大哥和二哥都想吃掉老三,无非是谁的吃像更好看点而已。
此外,想要真正掌控一支军队,大而化之的方法是争取人心,而具体到细节上,首先肯定是掌握其人事和财政权,在这方面,土共眼下有着不少的优势。
失去东三省之后,东北军就基本丧失了自我造血的能力,过去那种一年损耗数万支步枪的败家日子肯定混不下去了,只能扣扣索索地维持现有水平,日子久了,走下坡路更是迟早的事。
而国内的军火要么进口要么自产,即便是自产也高度依赖于进口的原材料乃至器件,极少有全国产化的武器,即便有,质量也难以保证。
所以现在能够稳定获得军火的势力,占据长江口且财大气粗的果党算一个,两广的桂军和粤军算半个,阎锡山算三分之一个。
之前东北军倒是有钱有厂有渠道,是仅次于果党的大头,如今全都丢了,自然算不得数。
除此之外,就只有开了金手指的土共,凭借程刚这个bug建立了一套相对独立的军工体系,而且还在逐渐实现全面自产。
眼下这套体系虽然还不成熟,但只要程刚能够及时供应关键零部件,分散在各地的兵工厂,起码已经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红军的战争需求,并有不少潜力可挖。
尤其现在略阳钢铁厂已经开始正式运营,这意味着土共又在北方成功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工业基地,哪怕后面生产出的部件质次价高产量低,那也是不用担心被人卡脖子的立根之本。
而且提起质量,红色军工的产品也不是全都落后于国内乃至国外。
首发网址m.vip
单就步枪来说,现在土共生产的主要是口径的莫辛纳甘,至于另一个大头,口径的汉阳造,则是利用缴获武器进行维修改造,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自产。
其中莫辛纳甘的质量肯定是最佳,因为枪机和枪管大都是用的援助零件,当然产量就相应受限了,现在只有红一军团,加上部分红三军团的部队在使用。
至于汉阳造则得视情况而定,因为大量使用报废零件再加工,所以从枪管到机身的质量都层次不齐,纯粹是为了兼顾国内的实际情况,才不得不凑合上马,当然了,对于现在的红军来说,也没有太多挑剔的必要。
毕竟像鄂豫皖这些地方,没有程刚天天守着,缺啥给啥,想发展出成体系的高水平军工,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往往是自产与缴获混用。
即便是自产,也没法大规模地拉制枪管、切削枪机,所以报废零件便成为最主要的原材料来源。
因此,这种情况下再搞两种口径就纯粹是添麻烦了,打一开始,程刚就只给其他地区提供缴获修理过的汉阳造,后来也只帮助他们建立了汉阳造维修生产线。
所以根据不同地区工厂的层次,以及当时缴获步枪的质量,这些红军造的水平肯定是起起伏伏,最好的甚至能够比拟德国原产,最差的就勉强能用吧,起码比川军好点。
顺道一提,考虑到792圆弹那拉胯的性能,程刚也不是没考虑过将其改成尖头弹。
但目前98k等德式步枪使用的尖头弹,弹径和膛压均与圆弹不同,要用在汉阳造上,基本相当于重新设计一款子弹,而且尖弹的生产难度与成本也要略高,衡量下来并无必要。
国内倒是有一部分从德国采购的委员会1888改型,可以使用98k的尖头弹,但流传甚少,还不如遭殃军和东北军中使用的98k多。
而且在33年的民国,主流步枪还是使用圆头弹的汉阳造,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些缴获,所以红军才放弃了大规模装备莫辛纳甘的计划,所以推广尖头弹的意义不大。
当然,莫辛纳甘的*54步枪弹也不是没有问题,这玩意的凸底缘设计用在步枪上还好,用在机枪上就只能逼出dp-28这款大盘鸡了。
更直接的解决办法,应该是直接使用*39步枪弹,即sks半自动和ak-47所使用的中间威力弹,历史上,建国后曾大规模将战争时期的各国造步枪,改成*39口径作为民兵武器,比如著名的捷克式轻机枪。
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子弹的制造工艺比步枪还要复杂,想大规模、高质量、稳定地生产子弹,难度可小不到哪去,所以目前红军还只能在凸底缘和圆头弹上打转转。
再说回来,听到土共愿意将两个师如数奉还的消息,张汉卿刚开始还有点难以置信,同时下意识又开始怀疑其中是否有诈。
但还是那句话,如今的东北军已经不是昔日那番模样,哪怕为了暂时维持住自己的面子,张汉卿也断然没有直接拒绝的道理。
很快,经过两人大致的沟通,张汉卿也基本摸清楚了土共的套路,两个师中原有的军官一概不懂,但红军会派出一定的政工干部到其中工作。
此外,之前因为战亡和逃离减少的兵员,土共也会一一补齐,至于部队的开销和补给则一律由红军承担,当然名义上还是划入东北军的麾下,包括驻地也由张汉卿指定,无论是关中、陕北、陕南哪怕甘省都行。
面对这个诱惑,张汉卿的心里挣扎了好一会儿,最后犹豫来犹豫去,还是没有当即答应程刚的要求,而是推脱需要与其他东北军高层商议。
对此程刚肯定也不会强求,这明摆了就是搞借鸡生蛋的把戏,如果东北军能有自家稳定的财政和军火来源,只要程刚一开口,必然就会断然拒绝,而张汉卿的犹豫已经足以反映很多问题。
至于接下来的商议,因为可疑避开了果党这个敏感话题,所以双方的讨论进度就非常之快了,往往两三句就能搞定。
毕竟不仅东北军需要安定,红军也想尽快将手中的地盘,以条约的形式确定,这样才好集中精力对付东南西三面的敌人,当然,针对东北军的渗透同样也不会拉下。
比如这次程刚带来的人员中,就有不少红军大学的教师,他们将在长安城开办一个培训班,专门招收二十七军和东北军的军官,并在其中发展适合的对象。
说起来,随着这两年连续击败遭殃军、晋军和东北军,红军的百战雄师的名号也逐渐打响了,战术灵活、装备不俗,对这支军队产生好奇的人自然越来越多。
换做以前,东北军这边或许还能嘲笑人家土包子,可作为手下败将,至少张汉卿个人已经开始考虑向共军学习了。
这是摆在明面上的阳谋,为了让东北军尽快同意,程刚还拿出了不少对方急缺的物资,如粮食、棉衣、工具等,看起来不起眼,可关键时候却能要人命。
二十万人挤到陕甘两省,或许武器弹药还能勉强吃点老本,日常消耗品可就开始紧张了,最近半年里长安城的物价蹭蹭地翻了一番多,主要原因就是这些新增的需求。
如果继续这么下去,要是果党继续削减补给的话,两省的供给能力迟早会被东北军给压垮。
实际上,若不是战争结束得早,再等个两三月,到了冬天的时候,这支出身于东北的部队,许多士兵说不得就得穿着单衣,和出身于南方,穿着厚棉袄的红军打仗了,那场面未免太过滑稽。
但道理反过来也是一样,为了把东北军稳住,使其不至于往果党那边倾斜,土共肯定需要适时地扶上一把。
不过援助也是需要讲究技巧的,如果搞成送上物资,却培养出一堆白眼狼,这未免就太过吃亏了些。
好在东北军还算容易对付,同源同种,又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只需掌握一定的技巧,消化起来并不会太难。
与此同时,除去走军官的高层路线外,基层部队同样不会拉下,或者说这个才是土共关心的重点。
对于程刚提出要在东北军中全面放映《中马城纪实》,张汉卿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下来,同时还颇为热心地询问程刚电影胶片能否供应得上,得到对方肯定的答复后,张汉卿心里的猜测还更加坚定了些。
不过程刚并不在意其他人怎么瞎几把想,播放纪录片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还是在东北军中普遍发展党员组织,可惜的是张汉卿对次表现得相当警惕,说什么都不愿同意,最后扯来扯去,就只额外划出了两个师作为试点。
总之,这次程张会谈到底还是顺利的,对于土共来说,不仅及时稳住了东北军,同时还顺便扎下了钉子,算是达成了八成的目标。
对张汉卿而言,不用担心共军的进犯,也让他终于能够稍稍地松口气,至于将来会要如何,现在的他可没工夫操心这些。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