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的眼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DZ读书dzdush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汉代时,那些煤泥会用来做成煤饼,我们自然可以效仿,还可在中间留孔。”朱标提起毛笔在纸上画出蜂窝煤的形状对众人道。
老朱一双眼睛盯着蜂窝煤,用指头挠了挠下巴:“咱看这个像带孔的烧饼。”
朱标:“…………”
烧饼就烧饼吧,朱标也不去辩解什么,只希望能够让惜薪司按照这个去把煤粉利用起来。
李善长看着这个好多孔的烧饼图,心里打着鼓,自己府上下人把好多煤粉都丢了,这要是被陛下知道自己浪费,又得给自己上小课。
朱标让于一把自己重新画的蜂窝煤带去惜薪司,并且提倡大家用煤粉做煤饼用。只需要用煤末、碳化锯木屑、石灰、红(黄)泥、木炭粉等混合物基料,由工匠做个模具出来,进行制作。
“标儿,这是谁告诉你的?”老朱最了解自己儿子,汉朝确实有煤饼,只不过自己都忘了,他倒是记性好的很。
“父皇,儿臣是多读书,史书中什么都有。”朱标回答。
兵部尚书心里不屑,太子这是不务正业啊,研究煤球做什么,直接发薪炭银多好。
这下好了,煤粉也得拿起来利用上,指望朝廷补贴薪炭银的想法要泡汤了。
看了看外面阴沉的天,朱标趁着李善长和其他官员都在,指着天气说道:“今年的冬天有些诡异的寒冷,旱了半个冬天,临近年关更冷了,实在怪异,明年最好提前准备些东西。”
“殿下,为何要提前准备,只是冬旱而已,又与明年何干。”户部尚书奇怪。
正在这时候,外面轰隆隆的响起了滚雷,几道闪电像把天空撕开了口子。
老朱怔怔的听着雷声半晌,虎眼盯着众人:“这雷声,大冬天的打雷?去问司天监,这是怎么回事。”
旁边一直如隐形的御史周观政淡淡道:“陛下,臣觉得只是冬日打雷而已,没必要如此小题大做,况且冬天寒冷干旱是常事。”现在的大事还是以邻国关系为主。徐大将军还在伐倭。”
“冬天打雷,不是好事。”老朱变得忧心起来:“难道是咱哪里做的不好?”
李善长摇摇头,并不赞同老朱的这个说法:“这几年来,陛下励精图治,民生安定,再加上太子殿下的辅助,大明各地都在慢慢的恢复呢,全国各地的百姓,这两年都有足够的余粮,陛下做的很好。”
听着大家说话,朱标并没有说什么,今年冬天久旱干冷,明年不是涝灾就是旱灾,南涝北旱,南旱北涝都会有可能。
朱标觉得有必要去司天监好好查下历年来关于气候的记载,以及冰层的厚度。
天气旱或者寒冷,对南北的农业也会影响很大,或许会出现绝收和欠收的问题。
对于自己的判断,朱标一直都觉得不会错,好在各地都有赈灾防旱涝的救灾储备,粮食薪柴都有足够的,有些地方储藏的粮食都长了虫子。
朱标道:“儿臣以为,这是打雷下雨正常现象,但冬日打雷,还是需要让司天监看看明年如何,有个准备最好。”
“太子殿下的意思是,明年可能会有涝灾或者旱灾?”旁边的户部尚书问道,他是最头疼这个。
朱皇帝一直都没说话,皱着眉头沉思,过了半晌,才对朱标看了眼说道:“你的意思是,明年不会是个好年景?”
“儿臣可以肯定,明年不会是个好年景,还请父皇早早的下令各地准备好粮食等,以免到时候庄稼绝收欠收,百姓灾荒。”到时候必定尸横遍野。”
御史周观政对朱标这种说法很是不满,周清平日里让那些言官对太子有求必应,听话的像狗。
可他不会,周观政直言不讳的说道:“太子殿下,臣斗胆,想问太子殿下凭什么认为明年一定不是好年景。”
“孤凭借今年冬天的异常,可以断定。”朱标转头看向周观政:“你不要和孤犟,今年尾还是做好粮食准备。
父皇,儿臣以为该派人去各地的赈灾储备仓,清查下存粮储备,如果有不足的,立刻调粮补上。”
老朱良久后道:“不论明年光景到底如何,缺粮的储备仓该把粮食调够补上。
西北,西南,东北,等各地的边军粮草,立即派人送去补给,保证万无一失,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周观政平日里和周清是不太对付的,周清带着一众言官拥护太子殿下,但他却能出言警示陛下。
想当初陛下要召人进宫唱戏听曲儿,被自己弹劾后,硬生生的听话,不听戏了。
老朱看了眼周观政,又看了眼朱标,冬日打雷确实不是好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早早的储备粮食也有好处。
这个周观政平日里总是压着自己,今儿怎么也得做自己想要去做的事,让他知道,自己才是那个掌握大权的:“打雷属异事,咱认为明年多准备是好事。”
“陛下……”周观政还想出言。
“行了,别叨叨这事了,咱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处理,李相和户部尚书留下,其余的人回去吧。”
老朱打发其他人回去,和李善长他们商量年末的事。
“咱听说还有人冻死,李相你知道这回事儿吧。”老朱把一道奏疏递给他:“今年确实冷,各地有冻死的人。”
“陛下,零零落落下来也只有有几个,这件事臣早就知道,只觉得是小事,就没有告诉陛下。谁知他们的奏疏上到陛下这里来了。”李善长如实答道。
“咱就希望,这天子一个人也不要冻死饿死,都好好的过日子,这样天下才安稳。”老朱用朱笔在那奏疏上圈了圈:“对民间收邮差的名额还差多少,从军中退下来的,可以分到各地皇明卫馆去,把邮差的名额给百姓留些,朝廷扶持扶持。”
户部尚书劝道:“这邮差的俸禄都是朝廷管着,这民间招收邮差的话,也是半个官家人,民间的参差不齐,臣以为还是严格些,保证邮差的……”
朱标道:“户部尚书的担心是对的,但孤已经让明商局和邮局官员在招收民间邮差时,审核过他们的经历,都是普通百姓,没有什么问题的。”
“那海务局不是在招水手?标儿你看看能不能招收些民间的。让身家清白的百姓都有个生计。朝廷能解决些,是一些。”老朱说到。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