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子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DZ读书dzdush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混在帝国当王爷正文卷第三百八十九章遽变?承平九年,二月二十五。
喧哗的京城,已经慢慢平静下来,而赵询也正式被立为太子储君,成为东宫的主人。
今天的朝会,李勋也是参加了。
朝堂上的位置,往往代表了一个人的地位,往常的时候,诸位皇子与亲王,都是屈居政事堂相国之下,但是赵询今天坐在最上,距离天子赵智最近,因为他是太子,真正意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李勋站在左边中游的位置,目光时不时的看向政事堂相国下方的那几个人,赵智有六个儿子,除了幼子之外,太子赵询、楚王赵硕、翼王赵赫、衡山王赵克以及赵智第五子赵恒等五名成年皇子,都是到了现场。
自赵询封王至今,快有十年时间,太子之争终于是有了结果,但是从翼王赵赫等人的脸上,仿佛看不出什么异样的神情,赵赫依旧是风轻云淡,当与赵询的目光偶然对视到一起的时候,赵赫反而会笑着点头打招呼,仿佛对于赵询进位太子之事,没有任何的负面情绪,反而打心底感到高兴。
楚王赵硕则依旧是那副死样子,闭着眼,仿佛对一切都是毫不关心,而衡山王赵克,是赵智几个儿子当中,城府最浅的一个,喜怒于色,爱恨分明,赵询曾经与李勋半开玩笑的说过,赵克这种人,其实也挺可爱的,李勋知道赵询话中的意思,像赵克这种人,好对付,危险程度不高。
比如现在,赵克看向赵询的目光,毫不掩饰的流露着敌意,此时,更是左顾右盼,目光扫视,仿佛在找着谁,当看到李勋的身影,赵克的双眼之中,顿时流露出强烈的恶意。
李勋翻了翻白眼,收回目光,对于赵克这种人,语言上已经说不通了,现在也只能是避而远之,至于以后怎么对付他,那就是赵询的事情了。
“兄弟,衡山王对你好像很是有些诚见。”
张金扭过头,对着李勋说道。
张金性格属于那种自来熟,今日上朝,见到李勋,二话不说,就是拉着站在一起。
李勋说道:“张金,你跟我装什么蒜呢,除夕的那场宴席,生了什么,你不会不知道吧,赵克对我的恨意,恐怕不是一点半点。”
张金嘿嘿笑道:“兄弟,你也太直接了,他怎么说也是皇子,身份地位摆在那里,说话可要注意一些,我方才那么说,也只是给你提个醒,赵克这个人的性格非常暴躁,动辄杀人,以后见到他可要当心一些。”
李勋又是翻了一个白眼,抬手把张金的脑袋给扭了过去,这里是朝会,四周前后都是人,有些话传了出去,很容易引起误会。
对于张金的提醒,李勋倒也不怕,自己也不是什么平头百姓,赵克想动自己,也得掂量掂量,至少明着来是绝对不敢的。
今天朝会,主要三件事情。
第一,杨道嗣正式致仕,他离开之后,右相这一极为重要的职位便是空了出来,需要有人补上去,这个话题刚一开始,便有人建议李忠接任,不过李忠马上就站了出来,坚决推辞,说自己知武不知文,军事方面的事情还能勉强应付,右相则是统筹全局,非大智之人不可担当,自己做不来。
随后又有一些人选,但都是没有通过。
放眼满朝文武,有资格担任右相之职的,寥寥无几,右相乃是百官之,统筹全局,很多时候,就算天子也要礼让三分,能坐上这个位置的人,需要的因素太多了,出身,能力,威望以及时运,李忠有能力,有威望,也有时运,但出身太低了,他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有人出面举荐他,李忠立即出言推辞,而且,赵智与杨道嗣已经达成协议,他退下之后,右相之位由其六弟杨道临接任。
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但为什么还是要推选杨道临之外的人出来?道理很简单,需要顾忌到赵智的面子,至少要走一个过程,不能上来就直接任命杨道临晋职右相,难道右相之位是你们杨家私有的?
随后,秦安明站了出来,举荐杨道临,赵智表示赞同,杨道临自然出来再三推辞,最后因赵智的态度坚决,以及得到大多数朝臣的支持,杨道临不再多说,正式接任中书令右相,吏部尚书之职。
第二件事情,则是比较简单,皇五子赵恒,已经年满十五,未及弱冠,但是赵智依旧准备提早封其为王。
大晋的皇子,一般都是弱冠之后,才会进封王爵,但也不是绝对,可以变通,比如赵询,十来岁便是受封齐王,在这个上面,虽然有祖制规定,但大家看的并不是太重,皇帝喜欢某一个皇子,提早封王,难道大臣们还出来反对不成?那也就太有些不知好歹了,反正也是迟早的事情,早一点晚一点,都是无所谓,大臣们一般都不会多说什么,而且,一般提早封王的皇子,都是皇帝比较喜爱的皇子。
赵恒性格温和,喜欢读书,虽然只有十五岁,但文采已然不凡,最重要的是,赵恒身为皇子,对政治没有任何兴趣,加上其人长相俊美,所以自幼便是受到赵智的喜爱,赵智这个时候封其为王,恐怕也是担心自己的身体,怕等不到五年之后,赵恒行弱冠礼在封王。
这个事情也没有什么好过多讨论的,赵恒并不是什么重要的皇子,对目前的政治格局没有任何影响,赵智想提早封其为王,大臣们也没有多说什么,附言赞同。
赵恒封王的事情,很快便是定了下来,由礼部为其挑选王爵封号,择日册立。
最后一件事情,由赵智亲口陈述。
赵智准备提升参知政事的权利。
参知政事之职,始于大晋建国之处,最开始没有任何品级,只是一个临时职务,到了武宗,为了消减相权,开始一步步提升参知政事的地位,最终定位正四品,不高,也不低。
参知政事的权利界限有些模糊,以前就是参议朝政,这个参议朝政,指的不是朝堂上的朝政,而是有资格参加政事堂相国们的会议,可以言,但没有决定权,也就是没有资格执政事笔。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微信关注“优读文学”,聊人生,寻知己~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