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装甲力量的准备
刚大荒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DZ读书dzdush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修改中,12点10再看)既然发动机已经造出来了,众人也迫不及待地想要亲自体验一番,好在程刚对此早有准备,另外一台通过检验的m11已经装上了初教-1,就在厂房边的机库里停着。
当然,至于第三台什么时候能够造出来,程刚就不敢跟大家打这个包票了,具体还得看后续的需求。
仿波-2的初教-1及其改型是目前红军使用得最为广泛的飞机,起降距离短、操纵难度低,马力虽小但也意味着消耗不大,所以除去飞行训练外,一些非军事任务也常常能够见到它的身影。
根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各根据地的初教-1总数一直维持在一百二十架左右,前期主要是程刚以整机的形式运过来,后来改为来件组装,接着又逐步实现了一部分进口替代。
如今工业口在理论上完成了发动机的自产,其实也相当于土共以全自制的方式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架飞机,同样是看似不起眼,却又非同凡响的一小步。
当然了,限于燃料、机修的各方面原因,那一百多架初教-1中,能够维持日常使用的大约只有三十到四十架。
至于剩下的则作为后备物资或者教学用具,出勤率是低了点,但放在这时代的国内,也不是个小数目了。
可能是出于情怀因素,程刚从一开始就对航空事业尤为关心,现在红军各技术兵种当中,除了炮兵之外就属空军的人员最为雄厚,靠的就是这么久以来不计成本的投入。
单就飞行员来说,现在红军序列中,通过初级训练课程的人员就有一百人左右,他们同时也是如今空军的主力成员。
至于以各种方式参与过后备训练的学员,则至少有六百来人,这些大多是根据地培养出来的最初几批小学生,平均年龄还不到二十,就是为了下阶段的抗战和二战而准备的。
依托于现在愈发庞大的飞行员和技术工人队伍,以及先期积攒下的工艺储备,再加上那些报废、半报废的退役飞机,在最紧急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动员出近两百架的临时战力,当然,如非必要,还是会以继续发育为主。
记住网址kanshu.vip
不过就目前来看,现有的培养体系已经接近了瓶颈,毕竟仅仅通过初级课程肯定无法适应后面更加残酷的战争,而层次越高需要投入的成本也越大。
如今的夏国依旧还是个农业国,土共目前的根据地又普遍偏远落后,暂时还支撑不起更大规模的扩张。
所以除非开发其他更多的用途,否则库存的初教-1已经能够基本满足空军的需要,即便再算上用来替代的备件,也没必要生产太多。
而程刚给自产m11找到的新用途,自然就是军用地面车辆的——俗称坦克和自行炮。
要说起将m11星型发动机用在飞机以外的领域,其实这个位面的土共早就有过经验。
铝制发动机的寿命向来有限,从28年起就在不断使用的波-2教练机群,自然产出了不少淘汰出来的发动机。
之前也曾提过,土共向来可是实打实的一分钱掰成两瓣花,哪怕这些发动机都是程刚无偿支援过来,但动力机械从来都是极为紧缺的工业产品,除非彻底散架,否则就不存在弃之不用的道理。
于是在程刚的技术支援之下,工人们发挥出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把这些报废机修修改改之后,搬到了船上甚至火车上以发挥余热,就连燃料也从汽油改成了煤气。
从这个角度来看,m11及其改型应该算是红色根据地中,唯一的一款大功率动力设备,而现在贫弱的技术能力,也不足以支持工业口继续发展新的技术路线。
所以自从红军将中心全面转移到北方,并且逐步开发出延长油田之后,程刚就在着手筹划适合当前实情的装甲力量。
从地图上看,如今的长城一线是日本人侵略夏国的重心,而随着常凯申在日本人的逼迫下,慢慢将军队撤出华北地界,这里将出现较大范围的权力真空。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这时空,日本人在初步触及华北之后,又会很快将目光沿着交通线像夏国内陆延伸。
现在从北平出发的铁路大抵可以分为两个方向,向南的平汉(京广)线和向西的平绥(京包)线。
而这两者都会经过大范围的平原地带,哪怕红军在前期主要以游击战为主,也依旧得做好与敌人硬碰硬的准备,至少一支后备的装甲部队是必须要组建的。
即便不考虑这些,现在位于陕甘川交接处的新中央苏区,可以说集中了整个红色工业一大半的技术精华。
这次m11的仿制生产,也是在锐京初步定型培训之后,直接把工人全部搬了过来,然后在略阳正是开工,用了六个月左右走完全套的生产流程。
由此也可见略阳一线对于土共的重要程度,而此地所面临的威胁除了川北的遭殃军之外,就属西北三马最为麻烦了。
地图上与略阳隔着一条嘉陵江的就是陇南,历史上红军长征翻越最后一道雪山之后就是抵达的此地,虽然稍微穷了点,但也是一个不错的发展盘。
但因为这大半年下来扩张得实在太快,红军在新开辟的北方根据地中一直立足未稳,就更不用说继续开辟战略纵深了。
所以直到现在红军还只是初步掌控了嘉陵江沿线的两当县和成县,甘省宣慰使孙蔚茹出身杨虎承麾下,倒是个不错的统战对象,但更西边的青马就没那么好相处了。
一旦常凯申与三马势力成功勾搭上,那么无论是陕南还是陕北都将面临不小的威胁,对于这点红军当然不可能不防备。
更不用说再往西域腹地去,还有更适合开发、产量更高的独山子油田和玉门油田,如果不去除三马的隐患,整条河西走廊都将失去运营的意义。
只是西北战场难度颇大,如果没有足够的机动力量,贸然闯进去很可能就会变敌人手里的一盘菜,唯有发展自己的骑兵或装甲部队。
这两者程刚其实也有过涉及,来自于后世的山丹马培育技术在早年已经开始应用,现在第一批育种成功的马崽已经出生。
但远水止不了近渴,哪怕如今收购现成的马匹,等骑兵训练出来也需要不少时间,而且初期规模不会太大。
相对来说,装甲部队虽然成本更高难度更大,但潜力和前景都要略胜于骑兵,唯一的问题就是车辆从哪里来了。
暂时来看苏联人是指望不上的,这几年莫斯科的注意力还是集中在了苏联国内,能够往夏国投入一些轻武器就已经算是尤为关注了,基本不可能运来重型设备。
而且就算人家愿意给,土共目前没有相应交通线来接收,最靠谱的路线就是走西域沿河西走廊进来,可这又成了鸡生蛋和蛋生鸡的问题。
所以至少在最近的三到四年之内,土共还是只能采取自力更生的法子,发挥出更多的内生潜力。
当然程刚的援助也是极为关键的部分,若是他舍得不计代价的话,甚至能够直接搞个59海出来,但坦克不同于飞机,重量太大,传送的性价比着实不高。
于是,既然已经打算搞土样结合,程刚便干脆来一招另起炉灶,舍弃现有的所有参考型号,转而委托42位面的工程师设计一款更适合51位面的装甲车辆。
那边对于程刚提出的这个命题作文当然会有点摸不着头脑,但好在程刚与国家的交流一直都是通过专门的中转机构。
收到委托的研究所和工作哪怕再奇怪,面对上级的命令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更何况跟着项目而来的补贴以及物资又着实诱人。
在地面车辆上使用航空发动机,必然会出现大量的问题,但只要只要能够挺过最艰难的这段发育期,之后的土共还可以发展其他方向,一切都只有最适合,没有最好。
根据工程师们的初步测试,将100马力的星型发动机搬到坦克上之后,即便加上风扇强制制冷,也必须将功率降低到60以下才能勉强保证运转。
不过这已经足够了,日军在去年正式装备部队的九二式重装甲车,也只是使用一台45马力的风冷6缸汽油机。
至于还未问世的九四式豆战车,动力同样贫弱得很,起码在早期的远东战场上,红军现有的动力已经是绰绰有余的。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