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银元发行
长乐驸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DZ读书dzdush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昭王元年十月,关于中正选士的事情已经落下了帷幕,经过河北士子请愿的事件之后,以裴矩和王鸿两人为首的并州系和以卢怀慎为首的河北系达成了妥协。
摆在案几上的名单就是最后双方妥协的那一份,并州士子占五成,河北士子占三成,中原士子占两成。
郑善愿在朝中代表着中原系官员的利益,此番只拿两成名额,完全是因为没有多少中原士子来太原,最重要的还是中原现在还在宇文述手中,很多事情不好解决。
姜承枭看着名单‘呵呵’冷笑,胸腔中怒火怎么也藏不住。
砰!
一拳锤在案几上,他重重叹口气。
还不是时候,且再等等。
眸子微微严厉,姜承枭嘴角露出一丝冷笑。此番推出弱化版‘科举’之所以失败,还是因为谋划不够全面。
同时,卢怀慎的缩头乌龟行为让他始料未及。
“鸡肋,无用。”
姜承枭说出两个字,伸手提起笔,开始在名单上落下自己的笔迹。
三日后,新的中正选拔名单出炉。
这份名单,让并州系和河北系异常的欣喜。
姜承枭拿掉了并州系的一成,放在了河北系身上,两方都是同样数量的士子入选。
河北系的崔文瓀和高巽颇为高兴,这说明王上还是向着他们的。不过卢怀慎就没有那么高兴了,因为王上给出的名单中,河北系入选的士子,卢氏居然只有八名士子,剩下的全是博陵崔氏、清河崔氏、清河张氏、渤海高氏的士子。
卢怀慎拿着名单,愣愣的看着上面的名字。他和裴矩等人据理力争,甚至纵容此番河北士子闹事,没想到最后卢氏居然只有这么八名士子入选。
王上这究竟什么意思?
打压卢氏?
不对,天阁的时候,王上明显是偏向自己的,而且原本三成的河北士子也被王上多增加了一成。
可是为什么卢氏只有八名士子入选?
而且,那八名士子最后任职的地方都是一些贫瘠县的长史、仓曹一类,连一个县丞都没有。
再看博陵崔氏,其中一名士子居然被任命为太原郡文水县的主簿,这差距实在太明显。
卢怀慎疑惑了,他搞不明白王上到底什么意思。如果说打压他们,王上也不会给他们河北系士子四成名额,这不是得罪并州系么。
可是若说没有打压,那为什么卢氏只有八人入选。
还是说,王上只是在打压卢氏?
一念至此,卢怀慎浑身一颤。
他想起来了,博陵崔氏等家族拿出了大量的土地供给朝廷,这或许是王上的不满吧。
卢怀慎不高兴,但是崔文瓀和高巽却十分的高兴。
因为王上多加的一成名额,全都给了他们几家士子,而且其中不少人都在大县重用。
这个时候,崔文瓀不由得暗自得意,若不是当时千金买马骨,送给朝廷九成的土地,岂能有今日!
另一边并州系也同样高兴,虽然他们被拿走了一成的名额,可是最后并没有给卢氏子弟。
这就说明王上依然是偏向他们的!
裴矩捏着名单,细细思量。
在他看来,那一成的名额要不要无所谓,来日方长嘛。
但是昭王的态度十分关键!
经过‘考核’的事情,裴矩不止一次深思昭王是不是在准备打压他们。现在看来并不是,昭王此番打压了卢氏,这就是昭王的态度。
并州系才是嫡系!
至此,裴矩很心中疑虑渐消。看样子卢氏因为没有交出土地的关系,他们在王上的心里其实并没有收到重用啊。
这次的中正选士名单出来之后,河北士子没有闹事了,因为他们已经达到了目的,甚至比之前更多!
一时间,河北士子纷纷称赞昭王正直。
不过,卢氏子弟则没有那么好的心情,因为他们此番大多数人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心情差到了极致。
东市。
卫蹐是贩卖江南大宗物品的商人,主营的项目是江南一带的特产,丝绸、苏绣、中药、珠宝一类。
他每次来一趟太原,最少口袋进账几千两银子,有的时候会有上万两的买卖。
没办法,太原安定,繁荣。这里有巴蜀商人、关中商人、西域商人、草原商人等等,他们带着各个地方的特产在此交换,运回去售卖,利润翻了几倍不止。
尤其是现在兵荒马乱,各地军阀乱战,物资流通更是困难,是故价格也在成倍上涨。
要是能买到一匹战马运回去,少说也是黄金结算。
再者,北晋的四个商市,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开放夜市,到处都是销金窟,各种交易充斥其中。
只是,最近北晋朝廷的一项政策让他很是头疼。
银元结算!
所有在太原交易的商人,必须要去太府寺以银两换取等量的银元结算。
商市的商税,平常的交易必须要用银元。
说实话,他自然是不想这么做的,但是架不住这是北晋朝廷的死命令,不同意,私下里擅自用银两结算,立即驱逐太原,且永远不准进入北晋行商。
谁愿意得罪北晋?
现在的天下第一大诸侯,北方的霸主,掌控整个北方大地的所有资源。
离了这里,很多来自草原的特产都将无法购买。
所以,尽管再怎么不满,但是为了挣钱,他还是选择妥协。
好在,北晋并没有克扣他们的银子,没有在换取银元的时候动手脚,多少两银子换取多少块银元。
一块大银元就是一两,小银元就是五钱。
卫蹐第一天换取了五百两银子,拿到手五百块银元,当天晚上他召集手底下识别银两真假的能人,对五百块银元逐一识别。
全都是真银子,里面没有任何造假!
这让卫蹐大大松了口气,北晋朝廷还是很有信誉的。
确定北晋没有在银元上做手脚之后,他也有了闲心去仔细打量着大银元。
别说,做的真的是太精致了!
不说背面的‘桃花’图案,单是正面的一圈小字都十分的清晰,较之以往的‘官锭’精致了数十倍不止!
他想起了鉴定银元真假的手下说的话;这样的银元,单是制作模子都不可能,太细了,而且银元的厚度和银锭相比,太薄!没有办法在里面参杂其他的金属。
更重要的是,这银元轻轻一吹。
呵!
那声音清脆响亮,不少人更是以此判定银元成色。再加上一系列辨认真假的法子,纵然他不喜欢北晋强制他们换用银元,可是他不得不承认,银元用起来确实比银锭舒服安全。
圆圆的,好携带,好放置。
而且,用起来也很方便。
一块银元就是一两,交易的时候只要数银元就行了,不用细致的检查。
结算也极为方便,一块银元换一千文铜板,五钱的小银元就是五百铜板。
啧啧,端的是卖相好,实用。
银元一开始推行的时候不少商贾对此极为埋怨,迫于北晋朝廷的压力,他们不得不遵从。
但是用了银元之后......真香!
据此,商贾们给银元起了不少别称。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桃花元’,盖因银元上面绘制的桃花十分精致。少部分人则称‘银元钱’,官方称呼‘大晋银元’。
太府寺由于负责给商贾制造银元,这些日子也赚了不少辛苦钱。
当然,有人服从就有人不服从。
不服从的商贾私下里用散银交易,结果被北晋朝廷抓住以通敌罪论处!
商人本就是没有地位的,北晋朝廷杀鸡儆猴,所有商贾顿时服从。
银元的好处显现出来之后,商贾就没有那么抗拒了,纷纷自发去太府寺换取银元。
纵然形状变了,但还是银子,而且重量什么的十分规整,方便使用,排斥不用的才是傻子。
商贾一切向利益看齐,接受了银元之后,很快就将银元带回了天下各处。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