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雨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DZ读书dzdush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电流垂直于外磁场通过半导体时,载流子发生偏转,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会产生一附加电场,从而在半导体的两端产生电势差,这一现象叫做霍尔效应。
如果将电子限制在一个二维平面内,之后添加一个垂直于该平面的磁场,同时沿着二维电子平面一个方向通以电流,此时在二维平面的另一个方向上测量到电压。这就是量子霍尔效应,属于量子力学版的霍尔效应,在量子霍尔效应中,真正参与导电的是边缘电子,中心处依然绝缘。
这种量子效应,在很多电器元件上都有应用,譬如手机里的霍尔传感器,就是靠它来测算电流与地球磁场的关系,从而定位东南西北。
随着研究深入,未来可能会在半导体器件的消耗、散热等等方面发挥作用,甚至突破电脑领域的摩尔定律。
跟陶勋一起喝完酒,杜恪就回到别墅,开始恶补霍尔效应和量子霍尔效应相关的知识。
并不是他突发奇想,而是随着电子流理论的进展,要写的论文深度越来越高,其中难免会涉及到一些类似量子霍尔效应之类的理论。毕竟电子流理论依然是凝聚态物理的一种,虽然属于新思路,但与其它理论交叉在所难免,杜恪可以独立完成研究,却没法自圆其说。
必须开始引用别人的论文,来给自己的论文增加说服力,从而让论文经得起推敲。
“这会让我掉头发的。”杜恪心中哀叹,好在他如今精神力大增,脑子也变得聪明很多,对高难度知识理解起来变快了,“还好增加知识就等于修炼心灵力量,否则我真不想啃这么多论文……这让我想起来大学毕业论文的那段岁月,真苦逼啊!”
一个普通本科的大学生,为了写一篇论文,网吧没少熬通宵。
不是查资料,而是找借鉴。
同时他的手边,第六篇论文已经拟定好了题目——《电子流凝聚态三种力学杠杆的介入》。
不算大招,而是对上一篇论文的补充,依然是理论大于实际,属于铺垫中的铺垫,但是价值不会比前面五篇论文的任何一篇低。可以说他计划的十篇前置论文,都是理论大于实际,偏向理论物理的范畴,不涉及多少实验物理的内容——只有这样,别人才能相信这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
真要有实验物理介入,没有一个完备的实验团队,骗不了任何人。
就像量子霍尔效应,要观察量子状态的霍尔效应,得多少人力物力耗费多少年的研究,借助多少高科技设备,才能观察到电子层面的现象。有些高能物理,甚至要上大型对撞机,且不说对撞机造价多少,光是每年的电费估计都是几亿、十几亿甚至几十亿。
也就是杜恪选了个比较简单上手的电子流理论,并不需要太多高大上的实验,再加上长毛炸弹、蓝色茧蛹的实际应用例子摆在眼前,才能如此顺遂。
他这属于逆推,从成果推导理论。
别人的研究都是顺推,从理论到成果,没个几十年几乎不可能。
总之。
杜恪只需要辛苦这一次,借助电子流理论和产品,带来无限的名和利,到那个时候,他就不需要如此劳累,可以组建自己的团队自己的实验室,甩手充当老板。有什么思路,交代下去,自有手下去日以继夜劳心费力的研究,研究出成果,还得挂在他名下。
“嘿,我这路子不就是潘院士的路子么,有搞头!”
……
从北邮来到水木大学,坐到熟悉的椅子上,薛忠坤忽然想起来,打电话喊来朱焕聪:“小朱,我让你跟杜恪交流的事情,你做了没?”
“老师,我跟杜恪聊了很多。”
“说说。”
“这个杜恪确实是个天才,学霸,虽然他本科读的是皖理工,但是从事科研应该很久了,与夏科大的陶勋关系很好,而且已经确定要去夏科大读研读博了,他的博士生导师都选好了,是陈旸。”
“哦,少年班的陈旸,我知道。”薛忠坤点点头,“关于电子流理论,他有多说什么吗?”
“这个……”朱焕聪眼珠一转,说道,“老师,可能是不熟悉的原因吧,我跟他聊这方面内容,他好像不是很愿意谈,所以我也就不好意思再追问了。我自己是把这四篇论文全部看完了,觉得很有意思,但是说实话,这个电子流理论的应用前景应该不高。”
“应用不高吗,你是怎么思考的?”
“感觉就像是在水上面用木板拼一个桥,但是没有桥墩,有点不切实际。质子与电子分流,形成特殊的凝聚态,这其中的难度估计比找个新粒子还难吧。”朱焕聪将自己思考得来的内容,老老实实的说出来,他是真的不怎么看得上电子流理论,没有那种高尖端科技的气质。
薛忠坤点点头,不置可否,他说道:“行了我知道,对了,你最近研究的课题申请资金我给你打过招呼了,一百万全款拨下来了,你抽空去领一下。”
“哎,谢谢老师!”朱焕聪大喜。
等朱焕聪离开,薛其坤才摇了摇头,又把下载的五篇杜恪论文翻出来读一遍,兀自感慨道:“电子流理论没有应用前景吗,我却感觉,它的应用前景比量子霍尔效应更高,这次夏科大应该押到宝了……算了,我也先别瞎操心,再等几年看看他们的研究进展。”
一项新理论从提出到验证再到实际应用,都是以几年几十年乃至上百年为跨度,确实不用着急。
甚至薛忠坤猜测,杜恪能连发五篇论文,恐怕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应该是夏科大重点培养对象——他隐约把朱焕聪所说,杜恪要读夏科大的硕博,以及与陶勋关系很好,当成了杜恪可能是陶勋的某个亲戚,因为陶勋的关系得到重点培养,才出的成果。
没有导师指导,的确很难想到,这会是杜恪自己完成的论文。
实在是过于惊艳。
几天过后,新一期的《物理评论b》出版,杜恪的第五篇论文,完整刊登,占据了很长的篇幅。每次《物理评论b》出版,他都会先睹为快,浏览一下凝聚态物理行业的最新进展。而就在这个时候,薛忠坤又收到了新的约稿论文,送过来交给他审核。
一眼就瞥到了论文的署名——duke。
www.。m.